TPM咨詢中的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即平均失效間隔時間。是衡量設備的可靠性指標。一般單位為"小時"。它反映了設備在規(guī)定時間內保持功能的一種能力。具體來說,是指相鄰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工作時間,也稱為平均故障間隔。設備的MTBF越高,說明設備的可靠性越高。設備故障問題是影響生產的質量、交付周期、效率、成本的一大制約因素。如何延長MTBF指標,改善設備故障頻繁發(fā)生的問題呢?
TPM咨詢活動中,要改善故障頻繁發(fā)生的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故障發(fā)生的原因,梳理清楚了原因才能有效對策。設備故障產生的原因從管理角度有以下五個主要原因:
1.基本條件不完備:清掃、點檢、潤滑基準缺失或不適用。
2.不遵守使用條件:每一臺設備設計的時候,都有設計的應力強度,相應地,操作時就有一定的操作規(guī)范。假如超過了使用條件以上的應力,設定條件不良超出其使用條件:超溫、超壓、超速運行,都可能使設備產生故障。
3.劣化的放置不管:如果設備存在劣化的情況,不管是自然劣化還是強制劣化,如若不進行復原,就是對劣化之放任。例如,設備沒有潤滑油了,螺絲、螺帽松脫了,沾染了灰塵或者開始漏電了,出現這些情況時如果生產管理者都不管,就是對劣化的放任。
4.設計上內在弱點:設備本身的設計強度不夠。每一臺設備設計的時候,雖然都設計有相應的應力強度,但如果設備本身這種應力強度不足,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就屬于設計缺陷。
5.技能欠缺:操作員保養(yǎng)、維修能力不足,導致的設備維修性故障或者破壞性維修。如維修人員理應采取恰當的工器具和方法來拆裝設備:用錘子敲落設備的零部件(軸承等)、用鐵棒撬開罩子、用水清洗易銹箱體、用撞擊的方式迫使箍套入位等,導致維修過程中零部件變形留下了故障隱患、縮短了設備壽命。
TPM咨詢針對故障方法的原因,有以下七個主要對策:
1.故障的分類整理
通過設備故障履歷記錄現場設備故障基本信息,何時何地?是何故障?原因記錄,停機多長?修理多久?所換零件費用、待解決的問題;針對發(fā)生的故障要周期性針對故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針對部門、設備類型、機臺、故障類型、發(fā)生頻次、停機時長、等多維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相應的規(guī)律和需要改善的重點方向,從而為后續(xù)的分析及制定相應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學的參考。
2.故障分析
設備出現故障后,無論是制造部門還是設備部門,考慮的往往只是單純的排除故障本身或者采取臨時應對措施而已。并沒有進行詳細的觀察現場;對于設備損壞部位進行搜集或者分解;沒有深入追究損壞的原因,只是處理修復或者更換;沒有深入的考慮故障的防再發(fā)對策,相同或相似設備沒有進行水平展開,導致同樣或者類似故障現象頻發(fā)。正是這樣的故障處理模式,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導致故障問題頻發(fā),始終疲于“救火”,進行緊急維修。
故障發(fā)生后要做好一系列的防止相同故障再次發(fā)生過的措施:首先應立即采取臨時對策,使不良現象處于受控狀態(tài)。然后,認真查找產生不良現象的根本原因,通過原因分析工具找到真因(一般使用的原因分析工具有WHY-WHY分析、PM分析、思維分析等)。針對這個根本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若干具體措施,并逐條落實。最后,要將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標準化,必要時寫入規(guī)格書或作業(yè)指導書,這樣一個再發(fā)防止過程才算結束。這就要求設備部門要有規(guī)范化的設備故障處理流程,要求設備維修人員有過硬的設備故障現場診斷能力,做好現場調查,包括設備故障原因分析及事后設備故障防再發(fā)的對策,防再發(fā)對策后要進行水平展開,進行定期的回顧與數據分析。
3.劣化復原
劣化復原最有效的活動就是深度清掃,設備要想降低故障率、提高穩(wěn)定性、延長使用壽命,第一步就是先把設備徹底的進行清掃。要想從根本上杜絕大缺陷和故障發(fā)生,首先要從不起眼的這些小缺陷入手,防微杜漸,將設備故障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這樣,設備的體質就得到了提升,變成不易發(fā)生故障的體質。
其次是通過一邊清掃,還要一邊觀察設備是否有異常,如果有異常就要當場復原,或者登記下來進行后續(xù)的復原跟蹤。這就是不合理查找及復原、改善活動,這也是慢慢改善和提高設備體質的最重要活動。設備上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不合理,主要是因為平時對設備的愛護、保養(yǎng)、維護不到位,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如此之多的不合理。我們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初期清掃、點檢活動去密集地、系統(tǒng)地查找不合理,進而推進復原、改善活動。經過這樣的清掃之后,清掃對象不僅被徹底清掃干凈,而且排除了異常,性能得到了恢復,發(fā)生故障的概率也會隨之降低。通過不合理查找活動持續(xù)開展,從而將一些困擾已久的設備問題徹底解決,避免長時間后造成各種設備異常,從而改善了設備的體質。
4.遵守使用條件
設定條件不良超出其使用條件:超溫、超壓、超速運行,都可能使設備產生故障。因此可以從管理角度和技術角度兩個方面進行改善。技術角度如通過自動化軟件條件值設置權限約束等進行限制。管理角度如加大員工條件遵守宣貫,將條件值進行現場目視化張貼提醒等綜合管理方式來約束員工遵守使用條件。
5.完善基本條件
所謂基本條件的完善,即CIL基準的制定完善和實施,CIL基準又分為日常保全和定期保全,即按固定周期進行的清掃、點檢、潤滑、定期更換等保全活動。尤其日常保全是設備維保的重要的基礎工作,因此日常保全的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到設備的狀態(tài)。而想要做好保全工作,以下需要做好幾點:
①保全基準書有效、可行,即這些保全條目應與設備故障之間有強相關的關系,即通過清掃、點檢、潤滑等保養(yǎng)工作能預防故障的發(fā)生。這就需要在梳理基準書的時候根據故障履歷、廠家說明書、設備構造原理梳理出符合現場實際需求的基準書。
②培訓是基礎:需要針對員工進行充分的培訓才能保證實施人員具備保養(yǎng)能力。需要將保養(yǎng)條目的目的和具體實施方法、周期等講清楚。
③檢查促落實:檢查是促進基準書落地實施的有愛保證。
④制度是保證:檢查之后還要有必要的正負激勵制度保證來對不符合要求的行為進行約束和糾偏。
⑤總結和改進,基準書通過實施需要收集執(zhí)行過程中的問題點和改善需求,不斷檢討和改進,并對基準書不斷評審和更新。
6.提升生產、保養(yǎng)技術
進行TPM基礎培訓的最終目標是讓員工成為“專家級操作人員”,即達到“懂設備、會保養(yǎng)、能發(fā)現、會維修”的狀態(tài),其中掌握設備基本操作方法、保養(yǎng)方法,是對于員工做基本的要求,因此需要有計劃和針對性的組織專門的教育訓練活動,以此來提升員工的生產和保養(yǎng)技術。
7.改善設計上的弱點
通過將現有設備的缺點有計劃地主動進行改善,延長設備壽命的改善活動。我們需要在不斷的不合理查找和設備故障防再發(fā)分析中發(fā)現和識別設備設計弱點,比如雖然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保養(yǎng)維護工作來預防設備故障發(fā)生,但卻無法根除設備故障的發(fā)生,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些技術革新,針對這些設備弱點改變設計,讓其不出問題或少出問題。
故而,TPM咨詢活動中,想延長MTBF指標,降低設備故障率,最終還需要從體系化方面進行提升與改善。通過TPM咨詢活動的自主保全和專業(yè)保全,逐步提升現場設備體質。同時還需要配合提升設備使用人員和設備維保人員的“體質”:讓設備人員“懂設備、會保養(yǎng)、能發(fā)現、會維修”,讓設備保全人員“能做故障防再發(fā)、能保全、能改善、專業(yè)技能過硬”。對于設備管理施行體系化的維保策略,采取適當的事后保全、定期保全、狀態(tài)基準保全和預知保全。只有這樣系統(tǒng)性提升設備體質、人員體質與管理體系才是設備故障降低的最根本出路。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yōu)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