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種藝術,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不僅僅只是看誰的專業(yè)技術能力更強,往往是看誰的思維邏輯能力更強,思維的廣度、深度、條理性等都是評價一個管理者潛力和能力的重要標準,尤其是管理者職位越高,這種思維的必要性就越發(fā)凸顯。
在管理者的日常管理中,大多數(shù)的管理者都是處于一種忙碌的狀態(tài),來自于職責范圍內的問題不計其數(shù),用日理萬機來形容都不夸張,優(yōu)制咨詢的咨詢老師在企業(yè)期間,隨時都能見到管理者們忙的不可開交,匆匆趕來、匆匆離去。雖然這種忙碌可能帶來了一些成就感:你看,我的團隊離不開我,我多重要!但是,更多的時候帶來的是巨大的身體壓力和精神壓力??箟耗芰^弱的管理者,甚至感覺干不下去,直接撂挑子了……
管理者雖然是一個綜合型的職位,負責了方方面面的內容,但是一定就要這么累嗎,只有這樣的忙碌才能把工作做好嗎?
當然不是!任何工作都有其有效且輕松完成的方法和途徑,作為管理者的工作也是如此。班組建設咨詢活動告訴我們:思考作為管理者到底應該如何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職責,找到正確的方向,這些就是管理者必需的底層邏輯。如果這些底層邏輯想不到或者想的不清楚,那么工作的過程就是一種靠著蠻力和自己的沖勁去拼殺的狀態(tài),經常會感覺到有力使不上,有心無力,自己的努力好像一拳又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沒有什么威力。即使有時候僥幸成功,也是亂拳打死老師傅,一時的運氣使然,這種好運總有耗盡的時候,從整個管理生涯來看,還是失敗和無力的狀態(tài)居多。
班組建設咨詢活動可讓我們知道:優(yōu)秀的管理者,在沖殺之前,總會先坐下來仔細的思考自己的方向、步驟、重點等這些內容,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旦行動起來,就會順利很多,成功的幾率很高,而且過程也比較從容、輕松,成果也往往很豐碩。這就是明白并且使用好了管理者底層邏輯的效果。
那么,在班組建設咨詢活動中,管理者有哪些底層邏輯呢?根據(jù)級別不同、崗位不同、負責的事情不同,管理者必需的底層邏輯不是完全一樣的,有一些通用項,也有一些差別。
比如最基本的,關于培養(yǎng)自己的下屬,很多管理者就在這個事情上沒有想明白。尤其是沖勁比較足的管理者,更習慣于自己親自處理一些問題,交給下屬不放心,事必躬親,時間久了,下屬遇到了問題也就直接丟給了管理者,也不會主動的去思考。這樣就相當于管理者把幾位、十幾位下屬的工作一個人承擔了,忙的不亦樂乎、分身乏術,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如果管理者的精力是一百,你從70的精力提升到100也不過能多應對30的工作量,而如果有十位下屬,每個人都培養(yǎng)他們提升能力,分擔10分的工作量,那十個人就能承擔100的工作量了,也就是說,即使下屬能力不如自己,只要能小小提升那么一些,每個人的小幅度分擔的工作量,也足以釋放管理者相當多的精力,每個人少出一個問題,多解決一個問題,管理者就可以少應對十個問題了。很可惜的是,道理雖然簡單,真正能想的很透徹而且付諸行動去持之以恒做到的管理者并不多。
再比如車間的管理者,面對現(xiàn)場來自于人、機、料、法、環(huán)等各個方面的問題,經常習慣于去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停下來分析根因、思考防再發(fā)措施。就導致每天在重復著處理和昨天類似甚至相同的問題,那自然也就閑不下來了。
諸如此類的底層邏輯還有很多,作為管理者要根據(jù)自己的工作職責,來梳理、識別并且應用到工作中,才能擺脫管理忙碌的泥潭。
除了開展班組建設咨詢活動以外,如何識別和改進這些必需的底層邏輯呢?
方法也有很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教自己的上級或者管理能力較強的前輩,他們手上往往有著已經總結出來并且驗證成功的經驗,虛心請教,努力吸收,認真實施,自然也就慢慢的走上正軌了。
當然,大家有時間也可以閱讀一下優(yōu)制咨詢的網站和公眾號、微課分享等各種渠道里的內容。優(yōu)制咨詢憑借專業(yè)、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結合多年來的咨詢經驗,總結提煉了非常全面、齊全、實用的管理經驗和技巧,相信大家多多學習,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管理之道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yōu)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